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复旦女教师生命日记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慢生活、幸福感,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妨也试着将这些作为个人的生活追求。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

慢生活、幸福感,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妨也试着将这些作为个人的生活追求。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从2月15日开始,新浪微博上悄然出现名为“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发布的只言片语,内容围绕一名叫于娟的32岁女教师,关于她在罹患乳腺癌晚期后写下的一些片段。现在,这个微博吸引了无数网友围观,因为这些用生命写下的文字,没法不让人感动。

跟帖里,不断有人写下“加油”、“坚持”,但有一句话特别让人有感触—“其实每个人一生下来,就都有了一个闹钟。”确实,平日里工作、生活,习惯了忙碌、压力、熬夜、烟酒,却疏于运动、身体检查,尽管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但只要生命的“闹钟”没有响起,大多数人对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常识,都予以习惯性忽略。于娟的“闹钟”响了,这说不好是不幸还是幸运。不幸在于威胁生命的疾病,幸运却在于激发出个人强烈的求生意识和这些有关生活、生命的顿悟。可对于太多“闹钟”还没响起的人来说,有多少人意识到,等它真的响起时,或许已经太晚。

幸运的是,因为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不少白领也开始重视“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不超过23点睡觉、早7:30左右起床的“老人作息”模式,近来在网上流传开来。只是,相比于娟日记里的这个“健康科普知识”,我倒觉得,她后面那些感悟更值得我们深思。当超负荷的工作并非来自自己对某项事业的热爱,而不过是种疲于应付的差事;当所谓的对房、车等生活品质的刻意追求,变成了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负担,太多人不过是在透支生命、亲情等这些最可珍贵的东西,去换取面子这种虚荣的表象。

慢生活、幸福感,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只是,政策的实施到目标的实现终归有个不短的距离,在那之前,不妨也试着将这些作为个人的生活追求。停下忙碌的脚步,适当降低点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目标。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推出“带薪例假”、“超长哺乳假”等关注健康和亲情的人性化举措,那我们自己是否也需要经得起高额加班费的诱惑。

想起了同样在微博上流传的一个小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夫妻两个人,辛辛苦苦打拼,然后买了个海景别墅,还房贷每天压力巨大,早出晚归,而他们家保姆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抱着他们家的狗在阳台上看海,喝咖啡……

慢生活、幸福感,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妨也试着将这些作为个人的生活追求。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从2月15日开始,新浪微博上悄然出现名为“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发布的只言片语,内容围绕一名叫于娟的32岁女教师,关于她在罹患乳腺癌晚期后写下的一些片段。现在,这个微博吸引了无数网友围观,因为这些用生命写下的文字,没法不让人感动。

跟帖里,不断有人写下“加油”、“坚持”,但有一句话特别让人有感触—“其实每个人一生下来,就都有了一个闹钟。”确实,平日里工作、生活,习惯了忙碌、压力、熬夜、烟酒,却疏于运动、身体检查,尽管知道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但只要生命的“闹钟”没有响起,大多数人对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常识,都予以习惯性忽略。于娟的“闹钟”响了,这说不好是不幸还是幸运。不幸在于威胁生命的疾病,幸运却在于激发出个人强烈的求生意识和这些有关生活、生命的顿悟。可对于太多“闹钟”还没响起的人来说,有多少人意识到,等它真的响起时,或许已经太晚。

幸运的是,因为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不少白领也开始重视“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不超过23点睡觉、早7:30左右起床的“老人作息”模式,近来在网上流传开来。只是,相比于娟日记里的这个“健康科普知识”,我倒觉得,她后面那些感悟更值得我们深思。当超负荷的工作并非来自自己对某项事业的热爱,而不过是种疲于应付的差事;当所谓的对房、车等生活品质的刻意追求,变成了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负担,太多人不过是在透支生命、亲情等这些最可珍贵的东西,去换取面子这种虚荣的表象。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322/645.html



上一篇:慢性牙周炎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教学体会
下一篇:慢性能量缺乏症防护理论研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面费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文发表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