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慢性病的心理适应概念模型与影响因素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39卷第2期V01.39NO.2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M ofSou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I3年3月M8r..20l3慢性病的心理适应:概念、模型与影响因素邵景进1,李丹1,范李姣1,申继亮
第39卷第2期V01.39NO.2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M ofSou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I3年3月M8r..20l3慢性病的心理适应:概念、模型与影响因素邵景进1,李丹1,范李姣1,申继亮2(1.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巾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市;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市)摘要:慢性病所致丧失和痛苦给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带来了重大转变,患者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应以达到人与环境之问的动态平衡。该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到慢性病心理适应的概念及特征,还探讨了慢性病心理适应的压力应对模型、自我调节模型以及认知适应模型等相关模型,同时从疾病相关系统、环境系统以及个体系统等方面探讨r影响慢性病心理适应的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等。慢性病一t2,理适应研究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疾病特异理论、环境因素、影响机制以及临床干预等可能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关键词:慢性病;心理适应;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B8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02—0083—07慢性病对个体身体和生活质量都有巨大不良影响,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病症。慢性病导致患者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丧失和痛苦就成了慢性病患者所知觉到的最重要的体验[1。许多慢性病患者不得不面对躯体机能受限、能力感与自尊感降低、个人传记瓦解(biographical disruption)、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变革等一系列困扰,这些健康相关丧失和痛苦对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等几乎所有方面都造成了持久且严重的威胁。然而,患者在病痛面前并非消极被动的,相反,他们试图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去适应病痛以提高生活质量,遭遇严重慢性疾病时,个体慢性病心理适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患者心理适应良好并维系较高的生活质量,而有些人却体验到严重的心理压力[2。于是,许多研究者试图对慢性病心理适应及其个体差异做出科学的解释,为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因此,本文将围绕慢性病心理适应的概念、相关模型及影响因素等展开论述。一、慢性病心理适应的概念与特征慢性病给个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应对方式以适应改变了的新情境}6。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特征要求患者需要不断地进行再适应,诸如慢性病的严重程度、预后、病情突然加重及症状表现与否都构成了疾病的适应性任务。从这种意义上,慢性病心理适应*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邵景进,心理学博士,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讲师。通讯作者:申继亮,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促进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康复的心理因素研究”(08JJDXLX268),项目负责人:申继亮;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ll331);2012年两南大学心理学部团队建设项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保护因素与对策研究”(TR).项目负责人:邵景进。83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422/799.html



上一篇:家庭环境对慢性病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病人照料与乡村孝道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面费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文发表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