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病人照料与乡村孝道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3)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近的一项定量研究显示,面对老年人强烈的照料需求,在照料资源和照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成年子女不仅承受着照料带来的经济紧张、人际交往淡化、

最近的一项定量研究显示,面对老年人强烈的照料需求,在照料资源和照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成年子女不仅承受着照料带来的经济紧张、人际交往淡化、社会参与降低、家庭关系受创、健康状况下降等客观负担,还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疲惫、压力、烦恼等主观负担(袁小波,2009)。

在田野调查期间,许多村民都看到了成年子女的照料负担,他们普遍认为,“慢性病对下一代的影响最大”。在沙村,许多家庭成员都无法处理照料病人与耕种田地或外出打工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自由行动。如同下文中姚伯和姚婶的案例所表明的,慢性病人照料不仅冲击了成年子女的社会生活,还减少了家庭收入,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008年春天,笔者第三次田野调查时,姚伯(1930~2009)和姚婶(1931~2010)都因患脑血栓而“卧床不起”,完全离不开家人的照料。自2004年患脑血栓后,姚伯的身体活动能力远远不如从前。几个月前,他不小心把被子弄湿了,想抱到院子里晾干,不料穿过里屋门口时摔了一跤;站起来后,他继续抱着被子往前走,结果出屋门时又被门槛绊倒,摔断了胯骨。姚婶2006年夏天患过一次脑血栓,当时病情相当严重,去医院时村民都说“不行了”。经过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她勉强可以拄着拐杖去邻居家串门。2007年秋天,姚婶的脑血栓又犯了,经过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经无法独立活动了,连门槛也迈不过去,甚至没有办法站起来,因此,她要去外面活动一下或者去厕所时,必须有人搀扶。当时,他俩一个睡在里屋,一个睡在外屋。为此,四个儿子——大强、二亮、三秀、四旺——轮班照料老两口,每人一天。谁值班谁就住在那里,谁就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照料。在邯郸工作的二亮也请假回家照料父母。因为四旺这几年一直种着二亮的田地,所以,二亮不在家时,四旺就替他值班。这样下来,四旺隔一天就要值一天班。

一天下午,四旺媳妇向笔者诉说了这种值班方式对她家的影响:如果每人值班一天,唯独四旺无法出去挣钱,其他人都可以挣些钱。她的独生子正在私立小学读书,每年学费1 200元。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她想让儿子上私立初中,如果那样,孩子的教育费用每年至少需要4 000元。年前,她家的棉花卖了1万余元,现在只剩下了6 000元。其中,姚伯去年生病时花了8 200元,她家也分担了2 000元。“如果常年这样花钱,谁都受不了。”她想出去打工,又怕四旺一个人在家顶不下来——因为他总是感到头晕。最后,她感叹道:“唉,也不知道(这种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儿!”

时间过得飞快,四季中最忙的秋天又到了,而姚伯和姚婶的身体状况却没有改观。2008年9月5日,也就是在第四次田野调查的第二天,笔者就去看望姚伯和姚婶。笔者进屋时,他们还没吃好饭。姚伯躺在床上,姚婶靠在沙发上。四旺一边吃饭一边照料两个老人,一会儿给姚婶端水,一会儿给姚伯喂奶,过了一会儿又帮助姚婶服药。把姚伯、姚婶照料好后,四旺就去地里拾棉花了。临走前,他把尿壶和尿盆分别放在姚伯和姚婶旁边,还特意告诉姚婶不要乱动,以免碰着摔着。四旺坚定地说:“反正我得去地里拾棉花,还得往前过。家里有了老人,就不过了吗?”在他看来,如果不去地里干活,棉花的收成就会减少,收入也会随之减少;没有钱,就不能给老人看病,就不能让他们吃好,当然也不能支付儿子的学习费用。事实上,其他人值班时也去地里干活。

当然,轮到值班时,他必须照料好老人之后再去地里,也必须提前回来给老人做饭。也就是说,照料老人是第一位的,去地里干活是第二位的。如果四旺不把照料老人放在第一位,他早就出去挣钱了。就在几天前,他的一个老伙计还邀请他一起买卖棉花,他说他去不了。那个伙计继续说,“一天能挣三四百块”。他无奈地说:“别说几百块,一天挣一万块我也出不去!”以前,姚伯和姚婶病轻时,他可以与人合伙去做买卖棉花的生意,而他媳妇可以照看老人。如今两位老人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由他亲自照料:一方面,由于体力方面的原因,他媳妇确实照料不过来;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儿媳妇也不便伺候公公。三秀先前曾长期在北京收旧家具,他坦诚地说道:“要不是父母生病,我早就出去(打工)了!”

在姚伯和姚婶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慢性病人照料对成年子女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感受到的经济压力。与老年照料者不同,中青年照料者“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既要照料生病的老人,又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然而,在全面受到市场化冲击的农村,两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而问题恰恰在于,他们在照料年迈生病的父母时,不仅会丧失外出打工带来的收入,还会因为棉花减产进一步减少本应获得的土地收入;与此同时,他们却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和子女的学费。四旺的问题不是一个特殊问题,任何一个中青年照料者都必须同时面对照料老人和教育子女的双重压力,除非他不照料老人,除非他不在乎子女前途。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422/800.html



上一篇:慢性病的心理适应概念模型与影响因素
下一篇: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面费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文发表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